Winston Peters在联大发言。 Photo: AFP / LEONARDO MUNOZ
分析:随着加沙未来的人道主义灾难日益恶化,预计将有许多人对新西兰政府上周决定不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表态感到愤怒。
数以万计的抗议人群走上街头游行,要求联合政府为巴勒斯坦人提供更多援助。目前,联合国调查人员称巴勒斯坦正处于"种族灭绝"之中。
新西兰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呼吁双方立即停火,并谴责哈马斯在2023年10月7日的袭击以及以色列的军事计划以及在约旦河西岸的非法定居点。
上周,新西兰政府本可以在联合国大会上进一步对巴以冲突进行表态,但联合政府却作出了与其传统盟友国家不同的选择。外交部长Winston Peters在联大表示:"我们还没准备好作出那种表态(承认巴勒斯坦国)。"
政府给出的理由是:目前哈马斯武装仍然是加沙地带事实上的政府,并且在未来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尚没有一个新西兰可以承认的、完全合法且事实可行的巴勒斯坦国。
官方文件显示,内阁在9月15日就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基本定调:按照Peters的建议,维持新西兰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现有立场"When not if",即"是否承认已无争议,而是考虑何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问题"。
上周在纽约,外长听取了其他国家关于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意见,显然不相信加入正式承认其州地位的国家行列会带来任何改变。
而实际上他再次重申,联合政府担心此举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看到已经有一些国家作出了表态,但第二天发生了什么?局势更加恶化。我们的工作是确保局势能在做出任何决策之后长期来看变得更好,确保冲突结束。"Peters在联大发言结束后对媒体表示。
对于许多人所感受到的道义愤怒,政府的回应是:他们同样感到道义上的愤慨,但承认巴勒斯坦国并不会改变加沙局势的现状。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但现实的现实主义立场,尽管这种观点表面上看似乎是合理的,但却有可能让外界认为新西兰在两国方案问题上偏袒以色列。
反对党已经开始对此发难--工党评价此举"令人不齿",绿党则批评当局"没有担当",而毛利党则形容政府为"殖民主义的双标立场"。
即便是专门研究外交政策的学者也对此感到不满。奥塔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Robert Patman对外长在联大的表态感到震惊。
"我还以为新西兰会成为首批与美国分道扬镳的、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自由民主国家之一。看来我想错了。"
Peters则引用最近一次RNZ-Reid Research的民调数据为支撑,证明政府决定的正确性。他说:"60%的新西兰人没有表态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个结论不能算错,但民调的真实意见实际上更为复杂--因为支持者达42.5%,反对者只有22.1%,而摇摆不定的人群相当庞大,比例达到了35.4%。
今年8月的内阁会议纪要显示,高层非常清楚,新西兰本地对巴以问题存在"高度关注",而这些问题可能对新西兰的社会凝聚力产生影响。
"尽管程度不及英国、美国或澳大利亚,但这些问题经常引发公众抗议。并且在外交政策领域,也是部长级高层收到信函最多、【官方信息法】请求数量最多的议题。"纪要中指出。
尽管其他国家在国内舆论压力下采取了回应,但联合政府显然并未被公众抗议浪潮或加沙当地让人震惊的局势发展所动摇。
"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去做这件事,所以我们必须确保它能真正在长期内有益于局势稳定。"Peters说。
与此同时,政府向加沙投入的人道主义紧急援助又追加了1000万纽元,让新西兰的总援助达到4750万纽元。
考虑到新西兰的体量,这是一笔相当巨大的援助。联合政府以此表达支持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的立场。
不过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些努力仍远远不够,抗议者毫无疑问将在接下来的数周内重返街头,要求政府做出更多回应。
您对我们的翻译满意吗?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se@rnz.co.nz 。谢谢!